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English (英语) Español (西班牙语) Português (葡萄牙语(葡萄牙)) Română (罗马尼亚语) Filipino (菲律宾语) Deutsch (德语) Swahili (斯瓦希里语)
“对不起,我很忙,我没有时间!”这是一句我们最常听到的话,并且我们的生活也确实如此。
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,而且它一去不复返,我们当然有权力合理支配时间。我们仅仅在时间快要结束前才想到要珍惜它。截止时间前五个小时的效率比它之前的五个星期还要高。既然时间如此宝贵,您应该了解为什么需要烦劳您阅读这份手册。
关键问题在这里。纵观整个人类历史,造物主已经为我们派遣无数先知来引导我们。但是现在,派遣先知的工作已经结束。最后一位已经到来,并且在他之后不会再有先知降临。末日确实已经临近。你需要对是否严肃的接受这则信息做出决定,因为这会决定你将在何处度过永恒的后世。
这不是盲目的信仰。事实上,这位先知带来可以支持其宣传的明证。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,你会了解到有关默罕默德的重要信息。
他宣称自己是造物主派遣的最后一位使者。是的,这是一项重大的声明,我们可用以下程序检验其宣传是否真实。如果我们抛除偏见,客观地看待他的一生,我们只能得出三种可能的结论:
– 他是个骗子
– 他是被迷惑
– 他讲的是真话
实际上,这可以被用来检验任何人的任何声明!我们会用这一程序检测默罕默德的声明。
他是个骗子吗?
默罕默德的生平有着详实的史料记载,只要对它们稍作了解,就会发现它们均变现出穆罕默德正直的人品。他出生在麦加城一个德高望重的部落,白尼∙哈西姆家族。这个部落正是天房克尔白的守护者。这是默罕默德为众人所熟识的部分原因。当时的阿拉伯社会非常部族化。
除了这个原因之外,麦加居民普遍对默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非常信任。甚至以“阿敏”称呼他,意思是“值得信任的人”。他因为在生意上和待人接物上诚实守信,热心帮助穷人,孤儿,寡妇,老人以及遭遇折磨的人而被人所称颂。
阿拉伯人不仅部族观念强,而且亚伯拉罕的一神教观点受到偶像崇拜和封建迷信的严重破坏。偶像崇拜成为他们经济,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基础。在大约40岁时,默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开始教导人们,偶像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迷信,都是错误的,它们的信徒会因为他们对造物主的独一性的侵越而遭到永恒的惩罚。
他对他们的谬误宗教的批评非常直率。现在想想看吧。如果他是一个骗子他为什么会这样做?人们说谎的目的无非是避免一些祸患或者是得到一些好处。默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的行为哪里符合这点?那些异教徒们事实上非常看重他们的宗教,他们把它和他们的祖先联系起来并引以为傲。然而,默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告诉他们说他们和他们的祖先(包括他自己的)是被误导的、是迷误的。
短短一段时间,默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从一个备受爱戴的人物变成为了被麦加统治阶层所强烈痛恨的人物。首先,他们试图去贿赂他。他们以金钱,美色,甚至王权做诱饵,只是希望他能放弃他所传达的使命。当这个计谋失败后,他们袭击他,侮辱他,鞭打他,甚至密谋杀死他。他们这么做不但没有使他的使命被冲淡,他愈发公开宣传他的使命,并且对他们的批判愈发强烈。
他的追随者很少,他们同样也遭到迫害,不得不逃往异国他乡。最终,他也不得不逃离家乡,他在另一个城市得到庇护。如果他是想从人们身上谋求利益的骗子,那么,正如每个政客所作的那样,他应当迎合人们的喜好,而非当面挑战他们。
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们提出的折中的方案,并借此取得权力和金钱?也许可以被理解为默罕默德撒谎的目的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,而是因为他想成为一个传奇人物,并被后人广为称赞!只为自己的虚荣下了一盘大棋!能做出这样猜测的人只是事后诸葛亮。在当时,仅从物质的角度来说,穆罕默德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。
穆罕默德最终取得成功,其实就是充满奇迹的一件事。另外,穆罕默德对自己非常谦虚,他总是把他的成功归功于造物主。他和普通民众生活在一起,穿着普通的衣服,尽管他有能力获取大量的财富,他和他的家人过着最简朴的生活。如果穆罕穆德的目的是声望,他也可以在宣称自己是造物主使者的同时,允许人们崇拜他们的偶像。
其实,当时的偶像崇拜者确实相信一位至高的、无法看到的创造者,事实上,他们认为他们的偶像是造物主的媒介。因此,想实现名誉和权利,并没有必要宣传严格的一神论。并且,穆罕默德还警告人们不要过分地赞誉他。
“不要像基督教徒吹捧麦尔彦之子尔撒那样吹捧我,我只是一名仆人,你们称呼我真主的仆人与使者。” [1]
他曾祈祷:
“主啊,不要让我成为被崇拜的偶像……” [2]
已经退休的阿拉伯与伊斯兰研究教授蒙哥马利∙瓦特(Montgomery Watt)在其著作《穆罕默德在麦加》中写道:
“他甘愿为信仰遭受迫害,将他当作榜样的追随者所拥有的高尚道德品质,以及他终极成就的伟大——都支持他人品诚实守信的观点。认为穆罕默德是骗子的观点,其带来的困惑比其解决的问题还要多。” [3]
如果不是在有生之年获得世俗财富的增加,或者在未来被人奉为神明,穆罕默德从坚守他的使命上获得不了任何好处,而且他还为此遭受不少苦难。对于这一点,必然存在其它的可能解释:他是被迷惑之人,或者是个疯子。他确实相信,或者说使自己相信,他从造物主那里获得启示。也许这一点能够解释他彻头彻尾、全心全意地投入传达使命的事业,尽管遭受持续不断的反对。这一猜测的问题是,已有的事实也不支持它。
他是迷惑之人吗?
精神失常、受到迷惑的人通常难以区分真实与虚幻。他们愿意采用任何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宣传。一件改变生命的大事件可以用来证明穆罕默德时刻保持理智与诚实,这件事就是他的幼子伊布拉辛的死亡,以及在此悲剧后发生的事情。
伊布拉辛在一场急病中去世,在他的葬礼之后,发生一场日蚀。有些穆斯林宣称这种现象是一种奇迹,并且开始宣扬这种观点。
于是,太阳因哀痛伊布拉辛的死而缺蚀这种说法传开了。听到这种说法,穆罕默德回应说:
“太阳和月亮是安拉的迹象,他们不会因任何人的死亡或出生而发生日蚀或月蚀。每当看到日蚀月蚀,当记念安拉,当做礼拜。” [4]
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或被迷惑的人就会顺应人们的观点,特别是当这种观点还是人们普遍的想法:
“你看!这就是我作为使者的证据,太阳和月亮因我的悲伤而悲伤!”
甚至在今天,哪怕我们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,很多人还是会被这种现象说服!如果他是一个试图欺骗人们的骗子,他就会这样做。然而,穆罕默德的重点一直放在引导人心回归安拉上,远非沉浸在幻觉中,自我膨胀。
疯子的特点中也包括说不符合逻辑的话,做不合常理的事情,并且自相矛盾。他们可能在一天里说了一件事,第二天就换了一副截然不同的态度。很清楚的是,从穆罕默德被选派为使者伊始,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,他都坚持着始终如一的使命。
使命以简明、公开的号召开始,呼吁人们崇拜唯一的造物主,并让人们意识到崇拜自己所塑造的、无害无益的偶像的荒谬,其内容一直如此。穆罕穆德能够如此大范围并且深远地改便人们根深蒂固的习俗,这就说明他是被迷惑之人或疯子的观点很难站得住脚。
事实上,直到今天,伊斯兰还在广泛地改善并影响人们的生活。有趣的是,即便是非穆斯林历史学家,也认为穆罕默德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。这时因为他的教导不仅限于人类的精神世界,还延伸至人类生存的其它丰富层面,包括经济、家庭、法制、饮食、健康等。
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文盲何以获得如此的知识和见解?如果有人居然说穆罕默德的教导是幻觉产生的,那么,什么又是清醒的头脑呢?例如,他如何成功做到彻底禁酒。这是非常艰难的任务。当时的阿拉伯人嗜酒如命,甚至为赞美佳酿写作长篇诗歌。
与掌握丰富知识和复杂技术的当代社会,比如美国的禁酒令失败相比!穆罕默德的方法更为深思熟虑、更为巧妙。它考虑到人性以及对习惯的依赖。他通过让他们意识到酒精的巨大危害,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将其控制,渐渐地使人们摆脱酒精,最终实现彻底禁酒。
当禁酒的《古兰经》经文被降示,正在饮酒的人们扔掉酒瓶,把酒从嘴里吐出来,把剩余的酒全部倒掉,一时间街巷变成流淌酒水的小河。而且,这都出于人们的自愿,当时没有任何法律强制他们这样做!
穆罕默德神智清明的另一个证据是他与敌人谈判时所采用的方式。也许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胡达比亚协议的签署。他和他的追随者们要去麦加朝觐,而多神教徒想要阻止他们。穆斯林本可以轻松攻入麦加并将其占领,但穆罕穆德仍旧选择谈判并达成协议!《古兰经》将其称为伟大的胜利,但当时的很多穆斯林并不能理解。
一名与穆罕默德最亲近的圣门弟子甚至公开质疑、挑战他的决定。其原因是从表面上看,协议对穆斯林不利。在谈判的过程中,多神教徒嘲讽穆罕穆德署名为“安拉的使者穆罕穆德”的要求,说:“如果我们相信你是使者,我们之间就不会有争议了。”
穆罕穆德于是便让他的书记员将这一称呼改成多神教徒希望的那样——阿卜杜拉之子穆罕穆德。作为书记员的圣门弟子,同时也是穆罕穆德的亲密朋友,(出于对先知的热爱)做不到这一点,穆罕穆德就拿过笔,自己将他先前的称呼划掉。能做到如此镇定和务实,并不是一个疯子或被迷惑之人的行为。
上述事实再一次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实质上:穆罕穆德从何处获得如此深刻、透彻的见识、智慧、以及对人性的理解?他如何为自己的民众,乃至全世界的人带来如此深远的改变?如果他是骗子或被迷惑的人,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吗?还剩下最后一个可能的解释。它是唯一能够真正解答为什么穆罕默德如此非比寻常。
他是诚实的
如果他真的是造物主的使者,从造物主获得启示与引导,这不止能解释他完完全全的诚实可信,还能解释他对传达一神教使命不屈不挠的奉献,还有他对人性的深刻见解,以及能够积极领导、指引他的追随者,乃至直到今日来自各个种族与文化背景中的人们。它还能解释穆罕穆德教诲中深刻的社会、心理、神学、法律、历史、认知等方面的深刻见解。
使者穆罕穆德被派遣,以修复人类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。他号召人们只信仰独一的造物主。这位造物主不类似任何被造物,祂是完美的,无法被看到的,全能的,关怀万物的,仁慈的,饶恕的主宰。在本册中,还要呈现给您一项可以证明穆罕默德是造物主使者的终极证据,即他对未来事务预言的精确。
事实上,穆罕默德有很多真实的预言,其在《被禁止的预言》(Forbidden Prophecies)一书中被详细介绍。在这里,我们只举例一项,之所以选择这一项的部分原因是它在最近才明确地从预言变为真实。
阿拉伯的贝都因人
千年之前,有两类阿拉伯人,城市居民和“贝都因人”。前者占人口的大部分,他们居住在主要的古代城市中,如大马士革,开罗,麦加,萨那,巴格达。而贝都因人则是游牧民族,他们在广袤的沙漠中游牧,居无定所。即便在伊斯兰的黄金时期,阿拉伯人是世界上最富有、最有学识的人,而他们中的贝都因人仍然保持着几千年以来原始的生存状态:贫穷,愚昧,与外界隔绝。
直到1940年代,才有英国探险家,威尔弗雷德∙塞西节,游历贝都因人生活的地区,记录他们的情况。
“就在我听(他们的讲述)的时候,我再一次想,贝都因人的生活是多么危机四伏。他们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使他们变成宿命论者;太多事情超出他们的控制。他们不可能为明天打算,当赖以生存的一切都依靠随机的降雨,或偷袭、疾病等有百分之一机率发生的灾祸随时随地可能剥夺他们的一切,甚至生命。他们尽力而为,比任何人都自力更生,但如果某些事情出了错,他们毫无怨念并且不失尊严地接受他们的命运,将其看作造物主的安排。”[5]
然而穆罕默德预言,这些信仰伊斯兰教,阿拉伯的贝都因人,在未来将会争相建造高楼大厦:
他问:“那你告诉我有关末日的事情。”使者说:“被问的人并不比提问的人清楚。”
他们:“那你告诉我末日的征兆。”使者回答:“你将看到赤足裸身的牧羊人竞相争盖高楼大厦。”[6]
这是使者最著名以及被反复证实的言论。
当穆罕默德被问到“末日”,即审判日,注意他的回答中提到特定的人,即贫困的阿拉伯贝都因人。
穆罕默德可以通过更宽泛的言语做出更为“安全”的预测,比如说:“你们会看到人们竞相建造高楼大厦……”这样的说法很灵活,可以适用世界上的任何人。
在今天的阿拉伯半岛,我们发现一群阿拉伯人,他们曾经是穷苦的牧人,靠放牧骆驼和羊群为生,开始竞争建造高楼大厦。这种变化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,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?为什么世界上最穷的一群人,他们穿着破衣烂衫,甚至有些人买不起鞋穿,突然就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?
事实上,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,但最主要的是维持当今世界正常运转的,其它事物都难以取代的石油!贝都因人的荒漠看似贫瘠,却蕴藏大量的石油。贝都因人仅在一代人的时间,便把骆驼换成卡迪拉克!今天,高楼大厦最为密集的地方就是阿拉伯半岛贝都因人曾经居住的地方。迪拜的哈里发塔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,高828米。
在哈里发塔建成以后不久,一个来自沙特的竞争家族宣布,他们要建造一个更高的大厦(1000米)——国王塔——他们就在相互竞争,看谁能造出世界上最高的大厦。穆罕默德从何得到灵感,能做出这样的预言?
如果预言是他自己编造的,那么将这个预言与当时的超级大国相关联会使它更为可信:罗马、波斯、中国,这些国家不像阿拉伯半岛,它们已经有建造奢华建筑与宫殿的趋势。使者穆罕默德本人并不赞同穆斯林聚敛不必要的财富。事实上,它经常警告财富的危害,以及奢侈会腐化他的民族。
更有趣的事,他不喜欢也不赞同建筑高楼大厦。他的生活朴素,生活在一个简单的小屋中,也希望其他的穆斯林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。这是他所倡导,所示范的。如果他希望他的预言成真,那么他就会鼓励阿拉伯人建造高楼大厦,甚至自己就开始建造。显然,他的预言不是侥幸成真。
穆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通过造物主的启示了解到未来会发生的一部分事情。他以末日的到来警告人类。我们就已临近末日。
每个人都不能永生!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,我们的死亡是临近的。时间确实所剩无几。
准备
有个人来向先知询问有关末日的情况,那人问:
“末日何时来临?”先知问:“你为末日准备了什么?”那人说:“(在礼拜、斋戒、慈善方面)没准备什么,但我非常喜欢安拉和其使者。”先知说:“你将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。”[7]
我们从此则圣训中知道,如果我们喜爱造物主,喜爱祂的封印使者,我们就能获得拯救。当然,真正的喜爱不仅包括信仰,还有行动。我们必须遵从封印使者,以便获得救赎。
“希望真主和末日,并且多多记念真主者,你们有使者可以作为他们的优良模范。”(《古兰经》33:21)
本册的目的并不是给你锻炼思维。如果你相信穆罕默德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是诚实的,那么他所带来的启示也是真实的,你就应该全心全意地接受它,找到今世的真正目的,并获得后世的幸福。
“(穆罕穆德啊)你说:‘如果你们喜爱真主,就当顺从我;(你们顺从我),真主就喜爱你们,就赦宥你们的罪过,真主是至赦的,是至慈的。’你说:‘你们当服从真主和使者。’如果他们违背正道,那末,真主确是不喜爱不信道的人的。”(《古兰经》3:31-32)
参考文献:
[1] 收录在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
[2] Tahdheer al-Saajid min Ittikhaadh al-Quboor
Masaajid, p. 24-26.
[3] Watt, W. M. (1953) Muhammad at Mecca. 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p. 52. (《穆罕默德在麦加》,牛津大学出版社,52页)
[4] 收录在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
[5] Thesiger, Wilfred (2007), Arabian Sand (《阿拉伯之沙》), Penguin,
Kindle Edition, Loc 3572.
[6] 收录在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
[7] 收录在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